•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三农 » 详细
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题(六十二)|南亚所菠萝团队前往徐闻等地调研菠萝小果褐腐病发生情况
作者:刘胜辉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23-02-09


        近期广东徐闻等地菠萝陆续上市,本应是收获的时候,而一些果农却开心不起来,地里外观好好的菠萝,却不能正常销售,果农十分发愁,这是因为菠萝果实发生了小果褐腐病。


        据了解,菠萝小果褐腐病俗称“黑丁病”,病果外观与健康果无区别,但剖开果实,可见到症状。被感染的小果变褐色或形成黑色病斑,感病组织木栓化,变干变硬,一般不易扩展到邻近的健康组织。引起小果褐腐的病原菌为绳状青霉菌。催花后 6 -7 周,寄生在菠萝叶基部表皮毛、花序、苞片上的跗线螨数量达到峰值,青霉菌通过被螨虫咬伤的表皮毛侵入未开放的花中。气温在 16-21°C,天气潮湿时,青霉菌感染最为严重,形成褐色坏死斑。


种植地里外观正常的菠萝


        2月7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菠萝研究中心主任吴青松副研究员和刘胜辉副研究员前往雷州市龙门镇、徐闻县曲界镇调查菠萝小果褐腐病发生情况。通过实地与果农交流和现场取样发现:菠萝小果褐腐病主要发生在于2022年7-8月催花所结的果实,有的地块病果率高达100%,大部分果眼发黑,无法食用。9月初催花的果实偶有2-3个果眼发黑发病,9月中旬以后的则少见。受病害影响,1月上旬至2月初成熟的果实无法鲜销、制罐,只能用来榨汁,也严重影响对外出口。经估算高产果园每亩经济损失达7000元以上。


发生小果褐腐病的菠萝


        据刘胜辉介绍,菠萝小果褐腐病重在预防,果农可在催花前后喷施阿维·哒螨灵剂,加喷波尔多液,这样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菠萝小果褐腐病往年零星发生,危害程度不同年份轻重不一,因此生产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下一步南亚所将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强本病的科普宣传及防治技术的培训。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服务三农
    • 南亚所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召开驻镇帮镇扶村...
    • 南亚所芒果专家赴乌石镇开展芒果产业技术培...
    • 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题(六十二)|南亚所菠萝...
    • 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题(六十一)|南亚所专家...
    • 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题(六十)|吴川市振文镇...
      首页 > 服务三农 > 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题(六十二)|南亚所菠萝团队前往徐闻等地调研菠萝小果褐腐病发生情况
    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题(六十二)|南亚所菠萝团队前往徐闻等地调研菠萝小果褐腐病发生情况
    作者:刘胜辉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3-02-09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近期广东徐闻等地菠萝陆续上市,本应是收获的时候,而一些果农却开心不起来,地里外观好好的菠萝,却不能正常销售,果农十分发愁,这是因为菠萝果实发生了小果褐腐病。


            据了解,菠萝小果褐腐病俗称“黑丁病”,病果外观与健康果无区别,但剖开果实,可见到症状。被感染的小果变褐色或形成黑色病斑,感病组织木栓化,变干变硬,一般不易扩展到邻近的健康组织。引起小果褐腐的病原菌为绳状青霉菌。催花后 6 -7 周,寄生在菠萝叶基部表皮毛、花序、苞片上的跗线螨数量达到峰值,青霉菌通过被螨虫咬伤的表皮毛侵入未开放的花中。气温在 16-21°C,天气潮湿时,青霉菌感染最为严重,形成褐色坏死斑。


    种植地里外观正常的菠萝


            2月7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菠萝研究中心主任吴青松副研究员和刘胜辉副研究员前往雷州市龙门镇、徐闻县曲界镇调查菠萝小果褐腐病发生情况。通过实地与果农交流和现场取样发现:菠萝小果褐腐病主要发生在于2022年7-8月催花所结的果实,有的地块病果率高达100%,大部分果眼发黑,无法食用。9月初催花的果实偶有2-3个果眼发黑发病,9月中旬以后的则少见。受病害影响,1月上旬至2月初成熟的果实无法鲜销、制罐,只能用来榨汁,也严重影响对外出口。经估算高产果园每亩经济损失达7000元以上。


    发生小果褐腐病的菠萝


            据刘胜辉介绍,菠萝小果褐腐病重在预防,果农可在催花前后喷施阿维·哒螨灵剂,加喷波尔多液,这样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菠萝小果褐腐病往年零星发生,危害程度不同年份轻重不一,因此生产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下一步南亚所将与地方政府合作,加强本病的科普宣传及防治技术的培训。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