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3-09-21 星期六 天气:25 oC-34oC 多云 孔 冉
今年的中秋必定是这些年以来不同寻常的一个,这些年,都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一起品尝家乡寄过来的月饼。而今年的中秋,我和中国农大的小赵一起,在田阳农村的老乡家,没有昔日亲人及好友,没有家乡的月饼,但是,这些天来结识的农民朋友,已然变成了亲人,新口味的地方月饼,让我品尝到本身具有的味道之外,更多的是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实际上,每个地方不同的人文风俗,也是我工作之余,最想去体验的。人生的厚度,在于经历和积淀,今日种种,都将是我以后记忆中珍贵的一段!
今天,先是和小赵一起去看老乡施肥(肥料实验),其中一半地使用了老乡自己的肥料,另一半用了小赵带来的实验用肥。在地里,老乡亲切的和我们交谈着,除了一些专业上交流之外,我们向他学习到了一些种植经验,非常感谢热心的农民朋友们。我也咨询了他家和整个屯关于甘蔗种植的情况。从他口中得知,这个屯,直至这个村,这些年种甘蔗的农户已经很少了,原因是费心、费工,但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让我有点意外,那就是糖厂都是要等到雨天,才会安排他们这个村砍收甘蔗(由于路况相比山区较好,天气好时先考虑运输路况较差地区甘蔗),这是他们觉得很不妥的一点,所以综合考虑之后,他们不再愿意种植甘蔗,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再这之后,我独自到十多公里外的新民村了解情况,路边面积并不大的甘蔗,很大一部分长势并不理想,这可能是由于宿根年限较长(就前几日调查来看,当地宿根年限较其它蔗区稍长),所以在宿根达到一定年限之后,需要重新翻地整地、选种新植,才能保证产量。
日期:2013-09-18 星期三 天气:24 oC-34oC 多云 孔 冉
今天主要是和中国农大学生小赵一起,准备一些用于电影播放的设备及材料,他于昨日从北京赶回农家课堂,就是想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给村民们播放影片,以便给常年都很辛苦的农民,在节日里带来一些娱乐活动,或许只有在如此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他们才会“奢侈”的花上宝贵的一至两天时间,好好闲下来,享受家人团圆之乐!
余下时间主要整理了一下昨天所做的调查材料,还从小赵处借到,他在百育镇六联村的所有调查材料(针对芒果),在每一份都认真看完一遍之后,从中得到了一些相关信息,比如通过其中的“种植作物及对应面积”一项,我可以了解到一些甘蔗种植相关情况,以便在节后可以做进一步调查。以此同时,我也和小赵就调查方式方法及所涉及具体内容互相交流了看法,从他那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驻田阳的其他所有同事都于今晚回家,以赶上明日和家人的团聚,在中午和他们道别时,我们互相送了祝福。但道别过后,一想到八年以来,由于上学,工作等原因,从未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我顿时有些惆怅,仿佛刹那间,看到了母亲对我的期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能托明月带去我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他们深深的祝福!最后,祝福自己,也祝福每一位中国人:中秋快乐!
日期:2013-09-17 星期二 天气:24-34oC 多云 孔 冉
今天一早,在我所在课题组长苏俊波老师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田阳南华糖业公司农务相关负责人,要想向蔗农咨询相关情况,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在取得联系之后,我立马赶到了田阳南华糖业公司,该公司负责农务的陈总在介绍了一些情况之后,安排我跟随农务科韦科长及农务员黄大哥到那坡镇洞印村了解甘蔗种植相关情况。
前往那坡镇洞印村的道路非常崎岖,路况不太好,所以花了较长时间才到达该村,但利用这段路途上的时间,韦科长和黄大哥热情的向我介绍了一些关于该村甘蔗种植的情况。到达洞印之后,该村联络员(南华公司甘蔗联络员,56岁)韦大哥很热情,在他的带领下,我同南华的韦科长他们就问卷上的诸多问题向蔗农进行了问询,蔗农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在问到一些具体数据之时,韦联络员拿出了基本手工书写的本子,戴上了眼镜,很认真的查询,看到这个,我特别感动,他们的工作做得如此细致,那本子上,字迹清晰优美,记录了该村10个小组所有蔗农的种植情况,包括面积,品种等都有记载在上。
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反馈问题还是甘蔗行业的普遍问题,甘蔗收购价格,劳动力等。按照蔗农说法,甘蔗只要低于450元/吨(前年为500元/吨,去年为475元/吨),他们就不想再种植甘蔗,将改种费心程度更低的芒果。而谈到劳动力时,南华公司及蔗农都比较惆怅,在韦大哥他们这一批蔗农古稀之时,将面临无人种植甘蔗的处境,这将是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他们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每两车甘蔗里,有一车是没有一分钱赚的。我想,这句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深思!
日期:2013-09-16 星期一 天气:24~33oC 晴 涂行浩
这几天看到一个现象,六联村的农田基本上都是靠人力耕种的,很少使用机械化耕种。今天早上我跟郑主任去基地的路上,看到一个估计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在地里帮忙干农活,郑主任跟我开玩笑说道,现在干农活也要从娃娃抓起了。每次经过地里,他都深有感触的跟我说,现在年轻孩子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农活,他们也不愿做那些辛苦的农活。再过十年、二十年,种地的老人去了,今日在外打工的主力农民工老了,而年轻人又不愿回到家乡,以后还会有谁去农村做那些最基本的农活?而中国这种田地都分到各家各户的形式是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把农村的农田形成一定的规模。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们家四口人,之前共有土地七亩多,共分为五块,我记得最大的一块是2亩1分,最小的估计只有三分,而现代的收割机普遍比较大,在这种小块田地里使用的时候,往往造成较大的谷物损失。另外由于田地比较分散,另外各家种植的粮食品种不一样,成熟期也有差异,所以在进入自家田里收割时,必须要经过别的农户的田地,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也比较低,造成很多时候机械处于闲置状态。主要是现代农业机械一般较大,成本也比较昂贵,购买和使用的费用较高,单个的农户难以承担。即使能买的起,在使用时也有难题,因为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导致使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改革开放初期所创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大农村仍然普遍沿用。确实这种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土地经营方式调动了其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发展了农村经济,使得中国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已逐步暴露出不足和不适应性,所以要想使中国的农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土地规模化经营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日期:2013-09-16 星期一 天气:24-35oC 多云 孔 冉
今天所里挂职领导曾辉副县长恰好下乡调查,我有幸一同前往,以顺便对田阳县几个乡镇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了解。我们先后去了田阳县的玉凤、头塘和那坡三个镇实地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初步了解了三镇农业种植结构。
一大早,首先赶往玉凤镇,此镇为田阳土地面积(583平方公里)最大的镇,基本占了全县面积的1/4。在该镇镇长的引领下,先后实地察看了芒果、甘蔗、油桃、油茶等作物的生长情况。从镇长口中得知,该镇以前是田阳的老蔗区,但这几年响应政府“退蔗还果环林”的号召,现在甘蔗种植面积有很大程度的缩减,今年为10万亩左右,占整个田阳的一半,而芒果种植面积已增加到7万亩左右。在前些年,甘蔗的入榨量最高值为60万吨,而去年只有25万吨,收购价为490元/吨左右,但按这个趋势发展几年,甘蔗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缩减。在山上,我们也看到了甘蔗行间,有较小的芒果植株,这些都是退蔗还果的过程,很多农民前两年已经种上芒果了,但甘蔗还留有宿根,等宿根年限差不多之后,就不再种植甘蔗,彻底把蔗区变成果园。由于经济效益,农民种植芒果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出现的困难就是,农民有钱难买芒果苗。该镇由于处于北部土山区(田阳由南部石山区、北部土山区、右江河谷平原三类不同区域组成),所以除了芒果和甘蔗外,还种植了一定量的油茶,据镇长介绍,油茶出油率在20%左右,嫁接成活率为30%左右,一般种植7年以上结果,每亩产油40-50斤。我们去看的一片油茶,主要是用于深加工,提炼精油,之后用于美容等行业,所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很高。
下午,先到头塘镇了解农业相关情况。据罗副镇长介绍,头塘镇主要种植粮食、芒果、甘蔗及蔬菜。其中,芒果种植面积为4.8万亩,其它水果0.6-0.8万亩;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大概有2万亩左右的超级稻种植,亩产1600斤,以后有望突破亩产2000斤;收割水稻之后,改种秋冬菜,以小西红柿为主(种植两季,累计面积4万亩)。就农业方面来说,该镇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下一步,他们将计划完善滴灌系统,以保证农业良好发展。总体来说,该镇地理位置较优越(处右江河谷平原),工业和农业发展都较快,所以人民经济收入在整个田阳处于领先水平,能够达到人均8000元左右。
接近傍晚时,赶到了田阳老城区(那坡)进一步了解该镇农业种植相关情况,该镇邓副镇长及农技中心左主任做了相关介绍。那坡镇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芒果产业,到目前为止,芒果种植面积为3.3万亩左右,已投产2.8万亩;就粮食作物而言,同样以水稻为主,今年已种植2.86万亩,最后将达到4.8万亩的种植面积;而另一个主打产业,小西红柿在上半年已有1.5万亩种植面积,最后能达到6.5万亩左右(累计)。
日期:2013-09-21 星期六 天气:25 oC-34oC 多云 孔 冉
今年的中秋必定是这些年以来不同寻常的一个,这些年,都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一起品尝家乡寄过来的月饼。而今年的中秋,我和中国农大的小赵一起,在田阳农村的老乡家,没有昔日亲人及好友,没有家乡的月饼,但是,这些天来结识的农民朋友,已然变成了亲人,新口味的地方月饼,让我品尝到本身具有的味道之外,更多的是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实际上,每个地方不同的人文风俗,也是我工作之余,最想去体验的。人生的厚度,在于经历和积淀,今日种种,都将是我以后记忆中珍贵的一段!
今天,先是和小赵一起去看老乡施肥(肥料实验),其中一半地使用了老乡自己的肥料,另一半用了小赵带来的实验用肥。在地里,老乡亲切的和我们交谈着,除了一些专业上交流之外,我们向他学习到了一些种植经验,非常感谢热心的农民朋友们。我也咨询了他家和整个屯关于甘蔗种植的情况。从他口中得知,这个屯,直至这个村,这些年种甘蔗的农户已经很少了,原因是费心、费工,但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让我有点意外,那就是糖厂都是要等到雨天,才会安排他们这个村砍收甘蔗(由于路况相比山区较好,天气好时先考虑运输路况较差地区甘蔗),这是他们觉得很不妥的一点,所以综合考虑之后,他们不再愿意种植甘蔗,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再这之后,我独自到十多公里外的新民村了解情况,路边面积并不大的甘蔗,很大一部分长势并不理想,这可能是由于宿根年限较长(就前几日调查来看,当地宿根年限较其它蔗区稍长),所以在宿根达到一定年限之后,需要重新翻地整地、选种新植,才能保证产量。
日期:2013-09-18 星期三 天气:24 oC-34oC 多云 孔 冉
今天主要是和中国农大学生小赵一起,准备一些用于电影播放的设备及材料,他于昨日从北京赶回农家课堂,就是想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给村民们播放影片,以便给常年都很辛苦的农民,在节日里带来一些娱乐活动,或许只有在如此重要的传统节日里,他们才会“奢侈”的花上宝贵的一至两天时间,好好闲下来,享受家人团圆之乐!
余下时间主要整理了一下昨天所做的调查材料,还从小赵处借到,他在百育镇六联村的所有调查材料(针对芒果),在每一份都认真看完一遍之后,从中得到了一些相关信息,比如通过其中的“种植作物及对应面积”一项,我可以了解到一些甘蔗种植相关情况,以便在节后可以做进一步调查。以此同时,我也和小赵就调查方式方法及所涉及具体内容互相交流了看法,从他那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驻田阳的其他所有同事都于今晚回家,以赶上明日和家人的团聚,在中午和他们道别时,我们互相送了祝福。但道别过后,一想到八年以来,由于上学,工作等原因,从未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我顿时有些惆怅,仿佛刹那间,看到了母亲对我的期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能托明月带去我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他们深深的祝福!最后,祝福自己,也祝福每一位中国人:中秋快乐!
日期:2013-09-17 星期二 天气:24-34oC 多云 孔 冉
今天一早,在我所在课题组长苏俊波老师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田阳南华糖业公司农务相关负责人,要想向蔗农咨询相关情况,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在取得联系之后,我立马赶到了田阳南华糖业公司,该公司负责农务的陈总在介绍了一些情况之后,安排我跟随农务科韦科长及农务员黄大哥到那坡镇洞印村了解甘蔗种植相关情况。
前往那坡镇洞印村的道路非常崎岖,路况不太好,所以花了较长时间才到达该村,但利用这段路途上的时间,韦科长和黄大哥热情的向我介绍了一些关于该村甘蔗种植的情况。到达洞印之后,该村联络员(南华公司甘蔗联络员,56岁)韦大哥很热情,在他的带领下,我同南华的韦科长他们就问卷上的诸多问题向蔗农进行了问询,蔗农也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在问到一些具体数据之时,韦联络员拿出了基本手工书写的本子,戴上了眼镜,很认真的查询,看到这个,我特别感动,他们的工作做得如此细致,那本子上,字迹清晰优美,记录了该村10个小组所有蔗农的种植情况,包括面积,品种等都有记载在上。
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反馈问题还是甘蔗行业的普遍问题,甘蔗收购价格,劳动力等。按照蔗农说法,甘蔗只要低于450元/吨(前年为500元/吨,去年为475元/吨),他们就不想再种植甘蔗,将改种费心程度更低的芒果。而谈到劳动力时,南华公司及蔗农都比较惆怅,在韦大哥他们这一批蔗农古稀之时,将面临无人种植甘蔗的处境,这将是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今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他们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每两车甘蔗里,有一车是没有一分钱赚的。我想,这句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深思!
日期:2013-09-16 星期一 天气:24~33oC 晴 涂行浩
这几天看到一个现象,六联村的农田基本上都是靠人力耕种的,很少使用机械化耕种。今天早上我跟郑主任去基地的路上,看到一个估计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在地里帮忙干农活,郑主任跟我开玩笑说道,现在干农活也要从娃娃抓起了。每次经过地里,他都深有感触的跟我说,现在年轻孩子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做农活,他们也不愿做那些辛苦的农活。再过十年、二十年,种地的老人去了,今日在外打工的主力农民工老了,而年轻人又不愿回到家乡,以后还会有谁去农村做那些最基本的农活?而中国这种田地都分到各家各户的形式是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把农村的农田形成一定的规模。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们家四口人,之前共有土地七亩多,共分为五块,我记得最大的一块是2亩1分,最小的估计只有三分,而现代的收割机普遍比较大,在这种小块田地里使用的时候,往往造成较大的谷物损失。另外由于田地比较分散,另外各家种植的粮食品种不一样,成熟期也有差异,所以在进入自家田里收割时,必须要经过别的农户的田地,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也比较低,造成很多时候机械处于闲置状态。主要是现代农业机械一般较大,成本也比较昂贵,购买和使用的费用较高,单个的农户难以承担。即使能买的起,在使用时也有难题,因为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导致使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改革开放初期所创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大农村仍然普遍沿用。确实这种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土地经营方式调动了其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发展了农村经济,使得中国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已逐步暴露出不足和不适应性,所以要想使中国的农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土地规模化经营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日期:2013-09-16 星期一 天气:24-35oC 多云 孔 冉
今天所里挂职领导曾辉副县长恰好下乡调查,我有幸一同前往,以顺便对田阳县几个乡镇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了解。我们先后去了田阳县的玉凤、头塘和那坡三个镇实地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初步了解了三镇农业种植结构。
一大早,首先赶往玉凤镇,此镇为田阳土地面积(583平方公里)最大的镇,基本占了全县面积的1/4。在该镇镇长的引领下,先后实地察看了芒果、甘蔗、油桃、油茶等作物的生长情况。从镇长口中得知,该镇以前是田阳的老蔗区,但这几年响应政府“退蔗还果环林”的号召,现在甘蔗种植面积有很大程度的缩减,今年为10万亩左右,占整个田阳的一半,而芒果种植面积已增加到7万亩左右。在前些年,甘蔗的入榨量最高值为60万吨,而去年只有25万吨,收购价为490元/吨左右,但按这个趋势发展几年,甘蔗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缩减。在山上,我们也看到了甘蔗行间,有较小的芒果植株,这些都是退蔗还果的过程,很多农民前两年已经种上芒果了,但甘蔗还留有宿根,等宿根年限差不多之后,就不再种植甘蔗,彻底把蔗区变成果园。由于经济效益,农民种植芒果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出现的困难就是,农民有钱难买芒果苗。该镇由于处于北部土山区(田阳由南部石山区、北部土山区、右江河谷平原三类不同区域组成),所以除了芒果和甘蔗外,还种植了一定量的油茶,据镇长介绍,油茶出油率在20%左右,嫁接成活率为30%左右,一般种植7年以上结果,每亩产油40-50斤。我们去看的一片油茶,主要是用于深加工,提炼精油,之后用于美容等行业,所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很高。
下午,先到头塘镇了解农业相关情况。据罗副镇长介绍,头塘镇主要种植粮食、芒果、甘蔗及蔬菜。其中,芒果种植面积为4.8万亩,其它水果0.6-0.8万亩;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大概有2万亩左右的超级稻种植,亩产1600斤,以后有望突破亩产2000斤;收割水稻之后,改种秋冬菜,以小西红柿为主(种植两季,累计面积4万亩)。就农业方面来说,该镇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下一步,他们将计划完善滴灌系统,以保证农业良好发展。总体来说,该镇地理位置较优越(处右江河谷平原),工业和农业发展都较快,所以人民经济收入在整个田阳处于领先水平,能够达到人均8000元左右。
接近傍晚时,赶到了田阳老城区(那坡)进一步了解该镇农业种植相关情况,该镇邓副镇长及农技中心左主任做了相关介绍。那坡镇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芒果产业,到目前为止,芒果种植面积为3.3万亩左右,已投产2.8万亩;就粮食作物而言,同样以水稻为主,今年已种植2.86万亩,最后将达到4.8万亩的种植面积;而另一个主打产业,小西红柿在上半年已有1.5万亩种植面积,最后能达到6.5万亩左右(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