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南亚 » 详细
湛江日报记者采访南亚所马铃薯专家金辉博士
作者:冯文星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18-05-11

_DSC6084-2018.5.11-7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来到马铃薯试验基地实地采访金辉博士(左).jpg

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来到马铃薯试验基地实地采访金辉博士(左)


    5月11日虽说才进入初夏,但雷州半岛仿佛已经进入盛夏般的炎热。来自湛江日报的记者张永幸在所里办公室人员陪同下,冒着烈日炎炎前往马铃薯试验基地,实地采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新引进人才专家、薯类课题组长金辉博士,在短短的两年里取得的研究进展。


_DSC6130-2018.5.11-7金辉博士在观察彩色马铃薯试验材料.jpg

金辉博士在观察彩色马铃薯试验材料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金辉博士来到湛江工作前,曾供职于贵州农科院,是马铃薯领域知名的创新人才。他主持建成的贵州省盘县3—4年制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为当地脱毒种薯大面积推广种植和高海拔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2014年,他入选贵州省“千层次”创新人才和六盘水市“市管专家”;2015年入选贵州省“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同年6月被评为六盘水市“凉都能人”。


_DSC6088-2018.5.11-7试验基地工棚既是灌溉泵房,也是办公室,还是仓库。.jpg

试验基地工棚既是灌溉泵房,也是办公室,还是仓库。


    2016年10月,金辉来到湛江,担任南亚所薯类课题组组长。上任伊始,万事开头难,他不等、靠、要,率领研究团队在摸索中前进,马不停蹄地投入田间试验中,泡在地里。从10月底到翌年4月早出晚归,没有周末休息,连续两年春节没有回家。南亚所马铃薯研究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薯类课题研究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迈出了婴儿学步的第一步。目前,南亚所的马铃薯课题组收集、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150余份,并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在湛江种植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同时初步建立了冬作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体系。


_DSC6100-2018.5.11-7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实地采访金辉博士(中).jpg

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实地采访金辉博士(中)


    薯类课题研究的快速组建和取得的研究成效,引起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关注。3月28日,院长王庆煌在南亚所调研时,专门来到马铃薯试验基地,看望金辉博士夫妇,了解研究进展,指示有关部门支持和服务好研究课题需求。

    金辉博士通过常规杂交选择,获得适应湛江地区种植的早熟抗病马铃薯和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系)的研究,也引起地方媒体的关注,湛江日报社率先派记者前来采访,准备将研究成果推介给当地农民或企业中去。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新闻中心
      首页 > 媒体南亚 > 湛江日报记者采访南亚所马铃薯专家金辉博士
    湛江日报记者采访南亚所马铃薯专家金辉博士
    作者:冯文星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8-05-11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_DSC6084-2018.5.11-7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来到马铃薯试验基地实地采访金辉博士(左).jpg

    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来到马铃薯试验基地实地采访金辉博士(左)


        5月11日虽说才进入初夏,但雷州半岛仿佛已经进入盛夏般的炎热。来自湛江日报的记者张永幸在所里办公室人员陪同下,冒着烈日炎炎前往马铃薯试验基地,实地采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新引进人才专家、薯类课题组长金辉博士,在短短的两年里取得的研究进展。


    _DSC6130-2018.5.11-7金辉博士在观察彩色马铃薯试验材料.jpg

    金辉博士在观察彩色马铃薯试验材料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金辉博士来到湛江工作前,曾供职于贵州农科院,是马铃薯领域知名的创新人才。他主持建成的贵州省盘县3—4年制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为当地脱毒种薯大面积推广种植和高海拔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2014年,他入选贵州省“千层次”创新人才和六盘水市“市管专家”;2015年入选贵州省“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同年6月被评为六盘水市“凉都能人”。


    _DSC6088-2018.5.11-7试验基地工棚既是灌溉泵房,也是办公室,还是仓库。.jpg

    试验基地工棚既是灌溉泵房,也是办公室,还是仓库。


        2016年10月,金辉来到湛江,担任南亚所薯类课题组组长。上任伊始,万事开头难,他不等、靠、要,率领研究团队在摸索中前进,马不停蹄地投入田间试验中,泡在地里。从10月底到翌年4月早出晚归,没有周末休息,连续两年春节没有回家。南亚所马铃薯研究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薯类课题研究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迈出了婴儿学步的第一步。目前,南亚所的马铃薯课题组收集、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150余份,并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在湛江种植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同时初步建立了冬作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体系。


    _DSC6100-2018.5.11-7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实地采访金辉博士(中).jpg

    湛江日报记者张永幸(中)实地采访金辉博士(中)


        薯类课题研究的快速组建和取得的研究成效,引起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关注。3月28日,院长王庆煌在南亚所调研时,专门来到马铃薯试验基地,看望金辉博士夫妇,了解研究进展,指示有关部门支持和服务好研究课题需求。

        金辉博士通过常规杂交选择,获得适应湛江地区种植的早熟抗病马铃薯和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系)的研究,也引起地方媒体的关注,湛江日报社率先派记者前来采访,准备将研究成果推介给当地农民或企业中去。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