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南亚 » 详细
《湛江日报》覃斗:芒果与青枣之争
作者:未名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14-07-07

  种了20多年芒果的黄财,去年年初砍掉了30多亩老芒果林,雇钩机连根拔起,然后种下青枣。
    在覃斗镇,像黄财一样砍掉芒果、改种青枣的果农不在少数。今年以来,覃斗掀起种植青枣的热潮,目前青枣种植面积保守估计达1万多亩,而芒果仅有7000亩。
    覃斗果农为什么要砍掉芒果,改种青枣?一窝蜂去种青枣,有没有隐忧?青枣步步“进逼”,覃斗芒果该如何“自救”,才能赢回果农种植信心?


    斩“芒”除根 青枣“爆发”


    近日,记者来到雷州覃斗后洪村,走进黄财的果园,30多亩的红土地上,全部种上了绿油油的青枣。黄财说,2013年初,他毫不犹豫地砍掉这里30多亩、有着近20年树龄的老芒果树,还雇了钩机进园斩“芒”除根。一个月后,园里全部种上了青枣——丰收从2013年底延续到今年2月份,这可惊呆了黄财。
    像黄财一样砍掉芒果种青枣的果农,在覃斗不在少数。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经调查后得到数据,今年覃斗芒果种植面积仅为7000亩左右。百度百科“覃斗芒果”,2010年种植面积高达2万多亩,仅仅4年时间,面积就缩减大半。
而覃斗的青枣种植面积目前高达1万多亩。雷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小龙透露,今年以来青枣苗木在雷州卖到15元每棵的高价,今年新增种植面积1万多亩,目前雷州的青枣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用雷州青枣协会会长陈勇的话说,是“爆发性的发展”。

 

    弃芒求枣 市场规律?


    为什么要砍掉芒果,改种青枣?覃斗果农的回答大同小异:芒果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差,而青枣则相反。
    2013年初,黄财30亩芒果园改种青枣后,包括地租、苗木、灌溉等费用,投入成本在20多万元;到2013年底,青枣丰收,加上收购价看好,黄财头一年就赚回了本。
    此前,他的芒果园连年失收,“还要倒贴化肥钱。”黄财无奈地坦言。
    黄财种青枣发财在覃斗出了名,他还开通了个人微信,自称为“青枣大佬”。当地不少果农纷纷效仿,砍掉芒果种青枣。即便保留芒果园的果农,也在观望之中。
    后洪村的林强就在观望之列。今年他种的28亩“蛋芒”收成1万多斤,平均亩产仅有400斤,除去成本,才赚了5万元。他说,看一下明年青枣的行情,如果继续走好,就准备砍掉芒果改种青枣,因为“种青枣受天气影响小,生长速度快,还可多次采摘,收入比较稳定”。
    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陈玉说:“什么赚钱种什么,这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种芒果效益不好,政府不能强制去推广,只能提供服务、引导种植。”

 

    芒果品牌 弃留两难


    “我才不让他砍掉芒果,我打算继续留下芒果园!”林强的老婆麦姑坚持己见,她自豪地说:“咱们覃斗芒果,都卖到全国去了,名气大得很,怎么能砍掉?”
    站在一旁的林强没有吭声。但一提到收入,两口子的回答总有些犹豫,种芒果十多年,林强还找不出哪一年收成是令他满意的。
    砍掉30多亩芒果,黄财心里也不好受:“其实我也很矛盾,覃斗芒果是个品牌,在全国都拿得出手,政府也有扶持政策,但现在没人愿意种了,也没空地种了。” 现在,这位“青枣大佬”还保留着10多亩的芒果园,明确表态不打算砍掉,“砍掉了,覃斗芒果的品牌就保不住了,留一点做招牌。”
    记者的采访车行驶在覃斗公路上,沿路随处可见阳光下正抽芽长叶的青枣树,果园内土地平整无杂草,一派管理有方的气象,这与路边长在杂草灌木丛中、挂着零星几颗果实的芒果树,形成鲜明的对比。


    芒果“危机” 气候作怪


    采访中,覃斗果农普遍反映,近些年,每年春节前后一到芒果开花时,覃斗总能碰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芒果花朵提前凋零,挂果率很低。
    据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研究,2007年,雷州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这场洪灾使雷州半岛西海岸的气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从原来的较适宜芒果种植的干热气候类型,演变为湿热天气显著增加的气候类型——每年芒果进入花期(2-3月份),覃斗经常会遭遇低温阴雨天气,造成减产严重。
    由于发展得比较早,覃斗芒果还面临“老龄化”的问题。1987年试种成功,1989年在覃斗全面铺开种植,至今覃斗多数芒果园有20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传统品种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产量或是品质,都已经跟不上市场形势。比如台农、蛋芒,不适应低温阴雨天,产量一直上不去,无法产业化发展。”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端奇说。
    据介绍,芒果树从种下到挂果,至少需要三年,而且投入成本高,比如地租、打井、肥料等费用,每亩成本至少五千元,加上市场风险大,收成不稳定,农民不愿意大面积种植。
    相比之下,青枣生产周期比较短,年初种下年尾即可收成,甚至遭遇台风天被吹断,也能短期内抽穗长枝,开花结果。而且青枣高产、稳产,亩产最高达上万斤、产值上万元,即便投入成本高,但因为回报快、效益好,大大激发了果农的种植热情。


    青枣“爆发” 危机潜伏


    今年以来,青枣在雷州“爆发性的发展”,据雷州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目前雷州青枣共计5万多亩。
    5万亩算不算多?雷州农业局副局长杨小龙表示:“雷州种青枣有地理优势,5万亩青枣的规模并不算多。”
    “如果青枣种植面积有了规模,又能集中地域种植,形成一种产业,种多少都没有问题。”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陈玉对青枣扩大种植持乐观态度。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端奇却充满担忧:“发展这么快,农业技术扶持跟不上,肯定会有问题。青枣种植讲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品种选择等,如果农民只凭兴趣一窝蜂去种,技术跟不上,将来产量和品质会受影响。”
    李端奇还说,任何一种农作物,如果盲目扩大种植,不考虑市场消化能力,都会造成间歇性供过于求,导致“果贱伤农”。
    雷州青枣协会会长陈勇经常奔波于雷州各地的果园,他发现,青枣扩大种植后,苗木市场有点混乱,雷州的青枣苗木大都从广西买进,良种苗木供不应求,就有不法商人把劣种混进来卖,有果农买到劣种,种了一年半载后不得不砍掉。

 

    “拯救”芒果 前路漫漫


    果农麦姑说,如果能搭个棚给芒果树避雨,开花时就不会被淋到,挂果就更多了。然而,这只是果农的一厢情愿,现实并非如此:
    今年初,覃斗山尾村李建的8亩芒果园,成了搭棚避雨栽培的“试验田”。政府出资10多万元,为其建起了钢架的塑料大棚,试验其能否提高芒果挂果量,但试验效果不明显     ——今年春节前后,罕见的寒潮袭击雷州半岛,棚内的芒果花躲过了阴雨,却难逃低温侵袭,未结果就烂在枝头。
    陈勇透露,搭棚成本高昂,每亩成本约两万元,除非政府买单,否则没有果农愿意自费尝试。
    对覃斗春节前后的低温阴雨天气,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全胜的建议是:推广耐阴雨低温的“热农一号”、“红芒6号”等新品种。
    去年,姚全胜将“热农一号”的芽条免费发放给覃斗果农,但主动尝试嫁接者寥寥无几。今年,几个“敢吃螃蟹”的果农发现,嫁接的果树挂果率大增,他们对新品种充满了兴趣。然而,由于果农对新品种市场信心不足,加上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分散,新品种很难大规模推广。
    今年8月,南亚所与雷州市农业局将组织覃斗果农到四川攀枝花学习,“看看人家攀枝花的芒果怎样种到8千斤一亩”。
    全国芒果种植面积高达210万亩,而雷州覃斗芒果不足万亩。手捧着“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的金字招牌,覃斗是时候走出去看看了……(湛江日报记者 张永幸)

        (湛江日报链接:paper.gdzjdaily.com.cn/html/2014-06/19/content_6_1.htm)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新闻中心
      首页 > 媒体南亚 > 《湛江日报》覃斗:芒果与青枣之争
    《湛江日报》覃斗:芒果与青枣之争
    作者:未编辑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4-07-07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种了20多年芒果的黄财,去年年初砍掉了30多亩老芒果林,雇钩机连根拔起,然后种下青枣。
        在覃斗镇,像黄财一样砍掉芒果、改种青枣的果农不在少数。今年以来,覃斗掀起种植青枣的热潮,目前青枣种植面积保守估计达1万多亩,而芒果仅有7000亩。
        覃斗果农为什么要砍掉芒果,改种青枣?一窝蜂去种青枣,有没有隐忧?青枣步步“进逼”,覃斗芒果该如何“自救”,才能赢回果农种植信心?


        斩“芒”除根 青枣“爆发”


        近日,记者来到雷州覃斗后洪村,走进黄财的果园,30多亩的红土地上,全部种上了绿油油的青枣。黄财说,2013年初,他毫不犹豫地砍掉这里30多亩、有着近20年树龄的老芒果树,还雇了钩机进园斩“芒”除根。一个月后,园里全部种上了青枣——丰收从2013年底延续到今年2月份,这可惊呆了黄财。
        像黄财一样砍掉芒果种青枣的果农,在覃斗不在少数。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经调查后得到数据,今年覃斗芒果种植面积仅为7000亩左右。百度百科“覃斗芒果”,2010年种植面积高达2万多亩,仅仅4年时间,面积就缩减大半。
    而覃斗的青枣种植面积目前高达1万多亩。雷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小龙透露,今年以来青枣苗木在雷州卖到15元每棵的高价,今年新增种植面积1万多亩,目前雷州的青枣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用雷州青枣协会会长陈勇的话说,是“爆发性的发展”。

     

        弃芒求枣 市场规律?


        为什么要砍掉芒果,改种青枣?覃斗果农的回答大同小异:芒果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差,而青枣则相反。
        2013年初,黄财30亩芒果园改种青枣后,包括地租、苗木、灌溉等费用,投入成本在20多万元;到2013年底,青枣丰收,加上收购价看好,黄财头一年就赚回了本。
        此前,他的芒果园连年失收,“还要倒贴化肥钱。”黄财无奈地坦言。
        黄财种青枣发财在覃斗出了名,他还开通了个人微信,自称为“青枣大佬”。当地不少果农纷纷效仿,砍掉芒果种青枣。即便保留芒果园的果农,也在观望之中。
        后洪村的林强就在观望之列。今年他种的28亩“蛋芒”收成1万多斤,平均亩产仅有400斤,除去成本,才赚了5万元。他说,看一下明年青枣的行情,如果继续走好,就准备砍掉芒果改种青枣,因为“种青枣受天气影响小,生长速度快,还可多次采摘,收入比较稳定”。
        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陈玉说:“什么赚钱种什么,这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种芒果效益不好,政府不能强制去推广,只能提供服务、引导种植。”

     

        芒果品牌 弃留两难


        “我才不让他砍掉芒果,我打算继续留下芒果园!”林强的老婆麦姑坚持己见,她自豪地说:“咱们覃斗芒果,都卖到全国去了,名气大得很,怎么能砍掉?”
        站在一旁的林强没有吭声。但一提到收入,两口子的回答总有些犹豫,种芒果十多年,林强还找不出哪一年收成是令他满意的。
        砍掉30多亩芒果,黄财心里也不好受:“其实我也很矛盾,覃斗芒果是个品牌,在全国都拿得出手,政府也有扶持政策,但现在没人愿意种了,也没空地种了。” 现在,这位“青枣大佬”还保留着10多亩的芒果园,明确表态不打算砍掉,“砍掉了,覃斗芒果的品牌就保不住了,留一点做招牌。”
        记者的采访车行驶在覃斗公路上,沿路随处可见阳光下正抽芽长叶的青枣树,果园内土地平整无杂草,一派管理有方的气象,这与路边长在杂草灌木丛中、挂着零星几颗果实的芒果树,形成鲜明的对比。


        芒果“危机” 气候作怪


        采访中,覃斗果农普遍反映,近些年,每年春节前后一到芒果开花时,覃斗总能碰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芒果花朵提前凋零,挂果率很低。
        据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研究,2007年,雷州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这场洪灾使雷州半岛西海岸的气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从原来的较适宜芒果种植的干热气候类型,演变为湿热天气显著增加的气候类型——每年芒果进入花期(2-3月份),覃斗经常会遭遇低温阴雨天气,造成减产严重。
        由于发展得比较早,覃斗芒果还面临“老龄化”的问题。1987年试种成功,1989年在覃斗全面铺开种植,至今覃斗多数芒果园有20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传统品种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产量或是品质,都已经跟不上市场形势。比如台农、蛋芒,不适应低温阴雨天,产量一直上不去,无法产业化发展。”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端奇说。
        据介绍,芒果树从种下到挂果,至少需要三年,而且投入成本高,比如地租、打井、肥料等费用,每亩成本至少五千元,加上市场风险大,收成不稳定,农民不愿意大面积种植。
        相比之下,青枣生产周期比较短,年初种下年尾即可收成,甚至遭遇台风天被吹断,也能短期内抽穗长枝,开花结果。而且青枣高产、稳产,亩产最高达上万斤、产值上万元,即便投入成本高,但因为回报快、效益好,大大激发了果农的种植热情。


        青枣“爆发” 危机潜伏


        今年以来,青枣在雷州“爆发性的发展”,据雷州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目前雷州青枣共计5万多亩。
        5万亩算不算多?雷州农业局副局长杨小龙表示:“雷州种青枣有地理优势,5万亩青枣的规模并不算多。”
        “如果青枣种植面积有了规模,又能集中地域种植,形成一种产业,种多少都没有问题。”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陈玉对青枣扩大种植持乐观态度。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端奇却充满担忧:“发展这么快,农业技术扶持跟不上,肯定会有问题。青枣种植讲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品种选择等,如果农民只凭兴趣一窝蜂去种,技术跟不上,将来产量和品质会受影响。”
        李端奇还说,任何一种农作物,如果盲目扩大种植,不考虑市场消化能力,都会造成间歇性供过于求,导致“果贱伤农”。
        雷州青枣协会会长陈勇经常奔波于雷州各地的果园,他发现,青枣扩大种植后,苗木市场有点混乱,雷州的青枣苗木大都从广西买进,良种苗木供不应求,就有不法商人把劣种混进来卖,有果农买到劣种,种了一年半载后不得不砍掉。

     

        “拯救”芒果 前路漫漫


        果农麦姑说,如果能搭个棚给芒果树避雨,开花时就不会被淋到,挂果就更多了。然而,这只是果农的一厢情愿,现实并非如此:
        今年初,覃斗山尾村李建的8亩芒果园,成了搭棚避雨栽培的“试验田”。政府出资10多万元,为其建起了钢架的塑料大棚,试验其能否提高芒果挂果量,但试验效果不明显     ——今年春节前后,罕见的寒潮袭击雷州半岛,棚内的芒果花躲过了阴雨,却难逃低温侵袭,未结果就烂在枝头。
        陈勇透露,搭棚成本高昂,每亩成本约两万元,除非政府买单,否则没有果农愿意自费尝试。
        对覃斗春节前后的低温阴雨天气,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全胜的建议是:推广耐阴雨低温的“热农一号”、“红芒6号”等新品种。
        去年,姚全胜将“热农一号”的芽条免费发放给覃斗果农,但主动尝试嫁接者寥寥无几。今年,几个“敢吃螃蟹”的果农发现,嫁接的果树挂果率大增,他们对新品种充满了兴趣。然而,由于果农对新品种市场信心不足,加上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分散,新品种很难大规模推广。
        今年8月,南亚所与雷州市农业局将组织覃斗果农到四川攀枝花学习,“看看人家攀枝花的芒果怎样种到8千斤一亩”。
        全国芒果种植面积高达210万亩,而雷州覃斗芒果不足万亩。手捧着“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的金字招牌,覃斗是时候走出去看看了……(湛江日报记者 张永幸)

            (湛江日报链接:paper.gdzjdaily.com.cn/html/2014-06/19/content_6_1.htm)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