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详细
徐明岗团队获2018国家科技进步奖
作者:未名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19-01-15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报道,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徐明岗研究员主持,并率领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团队研究的“我国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构建与应用”科研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明岗研究员参加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并获奖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近年来,红壤以自然条件下上万倍的速率酸化,导致红壤酸上加酸,作物减产,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针对红壤区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下农田酸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不明确、精准高效的防治技术缺乏等问题,徐明岗研究员牵头组织相关单位,通过近30年的长期试验与监测及实践验证,取得以下4个方面创新性成果。
      1. 探明了红壤农田酸化时空演变特征,近30年来红壤农田酸化在时间上呈现出“慢-快-稍快”的近S型趋势,空间上呈现“整体酸化、局部严重”的特征。
       2. 揭示了高温多雨气候下红壤中化学氮肥硝化快、硝酸盐淋失多、氢铝离子大量富集的酸化机制;构建了红壤农田酸化驱动因子效应模型,明确了化学氮肥驱动农田酸化的贡献率达66%以上;阐明了有机肥降低硝化潜势阻酸、中和氢离子和络合活性铝控酸的双重作用机制。
       3. 建立了作物产量对红壤pH响应的双指数曲线方程,明确了主要作物的酸害阈值及酸度改良目标值。研制出多功能酸性土壤调理剂,构建了石灰类物质精准施用降酸技术;探明了防止红壤酸化的有机肥比例,揭示了化学氮肥施用与作物系统产酸的量化关系,创建了有机肥阻酸与减氮控酸关键技术。
       4. 针对红壤农田酸化程度及养分状况,集成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创建了极强酸性土壤降酸治理、强酸性土壤调酸增产、中度酸性土壤阻酸培肥以及弱酸性土壤控酸稳产等4种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经6省多点大面积示范,土壤pH提高0.2-1.0个单位,农作物增产12%-27%,实现了酸化防治和与肥力提升协同发展。


徐明岗科研团队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为《国家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酸性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等国家级规划实施和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可在我国红壤地区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文石林)


    新闻来源链接:http://www.iarrp.cn/ysdt/ttxw/170516.htm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新闻中心
      首页 > 图片新闻 > 徐明岗团队获2018国家科技进步奖
    徐明岗团队获2018国家科技进步奖
    作者:未编辑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9-01-15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报道,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徐明岗研究员主持,并率领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团队研究的“我国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构建与应用”科研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明岗研究员参加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并获奖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近年来,红壤以自然条件下上万倍的速率酸化,导致红壤酸上加酸,作物减产,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针对红壤区高度集约化种植模式下农田酸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不明确、精准高效的防治技术缺乏等问题,徐明岗研究员牵头组织相关单位,通过近30年的长期试验与监测及实践验证,取得以下4个方面创新性成果。
          1. 探明了红壤农田酸化时空演变特征,近30年来红壤农田酸化在时间上呈现出“慢-快-稍快”的近S型趋势,空间上呈现“整体酸化、局部严重”的特征。
           2. 揭示了高温多雨气候下红壤中化学氮肥硝化快、硝酸盐淋失多、氢铝离子大量富集的酸化机制;构建了红壤农田酸化驱动因子效应模型,明确了化学氮肥驱动农田酸化的贡献率达66%以上;阐明了有机肥降低硝化潜势阻酸、中和氢离子和络合活性铝控酸的双重作用机制。
           3. 建立了作物产量对红壤pH响应的双指数曲线方程,明确了主要作物的酸害阈值及酸度改良目标值。研制出多功能酸性土壤调理剂,构建了石灰类物质精准施用降酸技术;探明了防止红壤酸化的有机肥比例,揭示了化学氮肥施用与作物系统产酸的量化关系,创建了有机肥阻酸与减氮控酸关键技术。
           4. 针对红壤农田酸化程度及养分状况,集成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创建了极强酸性土壤降酸治理、强酸性土壤调酸增产、中度酸性土壤阻酸培肥以及弱酸性土壤控酸稳产等4种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经6省多点大面积示范,土壤pH提高0.2-1.0个单位,农作物增产12%-27%,实现了酸化防治和与肥力提升协同发展。


    徐明岗科研团队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为《国家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酸性土壤改良评价技术规范》等国家级规划实施和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可在我国红壤地区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文石林)


        新闻来源链接:http://www.iarrp.cn/ysdt/ttxw/170516.htm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