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 详细
农科院油料所万楚筠在南亚所分享“中国好油”品质提升关键技术
作者:马飞跃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21-05-21


  5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油料油脂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万楚筠博士,在南亚所作题为“高品质食用油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万楚筠博士详细介绍了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的主要亮点成果,从油料脂质高效分析及平台创建,到“中国好油”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再到一系列功能性脂质产品的生物合成与开发,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对我国油脂制备工艺存在的产业技术问题进行剖析,针对这些技术瓶颈,研发“高品质菜籽等食用油7D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从根本上改良“热榨-五脱精炼”法传统制油工艺,实现工艺绿色化,技术标准化,设备成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高值化,三产融合产地化等技术装备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休闲农业研究室人员就7D制油工艺的物理吸附精炼基质与回收,各传统食用油营养价值与健康,市售食用油5S压榨新工艺与7D油绿色高效加工技术的对比,澳洲坚果油脂类伴随物、脂肪酸组成平衡与营养价值的关系等方面与万楚筠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报告现场


  万楚筠博士还表示南亚所澳洲坚果品种丰富,建议从种质资源角度出发,以新型功能性食用油替代和高功效脂质生物合成技术为方向,不断创新绿色高效油料加工技术,创制功能性脂质系列产品,共同合作,助力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万楚筠,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骨干;现任“油料油脂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近年来一直从事油料油脂绿色高效制取新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院企合作等项目5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科技攻关计划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课题10余项;迄今共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农业工程学报》和《食品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奖(排名第1)、湖北省成果推广一等奖(排名第4),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科研动态
    • 南亚所获得CMA和CATL双证书
    • 南亚所两个澳洲坚果品种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
    • 国际天然纤维组织专家组一行到南亚所交流
    • 南亚所获13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 武汉轻工大学何东平教授到南亚所进行学术交...
      首页 > 科研动态 > 农科院油料所万楚筠在南亚所分享“中国好油”品质提升关键技术
    农科院油料所万楚筠在南亚所分享“中国好油”品质提升关键技术
    作者:马飞跃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1-05-21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5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油料油脂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万楚筠博士,在南亚所作题为“高品质食用油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万楚筠博士详细介绍了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的主要亮点成果,从油料脂质高效分析及平台创建,到“中国好油”制备关键技术集成,再到一系列功能性脂质产品的生物合成与开发,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对我国油脂制备工艺存在的产业技术问题进行剖析,针对这些技术瓶颈,研发“高品质菜籽等食用油7D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从根本上改良“热榨-五脱精炼”法传统制油工艺,实现工艺绿色化,技术标准化,设备成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高值化,三产融合产地化等技术装备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休闲农业研究室人员就7D制油工艺的物理吸附精炼基质与回收,各传统食用油营养价值与健康,市售食用油5S压榨新工艺与7D油绿色高效加工技术的对比,澳洲坚果油脂类伴随物、脂肪酸组成平衡与营养价值的关系等方面与万楚筠博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报告现场


      万楚筠博士还表示南亚所澳洲坚果品种丰富,建议从种质资源角度出发,以新型功能性食用油替代和高功效脂质生物合成技术为方向,不断创新绿色高效油料加工技术,创制功能性脂质系列产品,共同合作,助力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万楚筠,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骨干;现任“油料油脂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近年来一直从事油料油脂绿色高效制取新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院企合作等项目5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科技攻关计划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课题10余项;迄今共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农业工程学报》和《食品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奖(排名第1)、湖北省成果推广一等奖(排名第4),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