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 详细
我所荔枝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作者:未名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15-01-09

    今天,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传来喜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谢江辉研究员,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参与的“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编号J-201-2-05),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标志着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又取得新的突破。

 

南亚所荔枝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荔枝是我国最有特色的南方第一大果树,面积占全世界的71.9%。荔枝产业发展长期受到三大核心问题制约:成花难且不稳定、坐果难、落果和裂果严重;缺乏适栽范围广的优质品种;果实采后极易变色、变味和变质。针对上述技术瓶颈,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果场等单位,在国家、省部等各级科技计划支持下,按照“产业问题→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与推广”思路,开展了历时30年的协同攻关,取得了可喜的创新性成果:

     “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创新性提出了荔枝“花芽分化阶段性”假说和“球皮对球胆效应”果实发育理论;研创了螺旋环剥、营养和水分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以此为核心集成了“秋季培养健壮结果母枝,冬季控梢促花芽分化,春季壮花提高坐果,夏季适时保果壮果”的四季管理技术体系,使荔枝成花率从年际间10%-70%的剧烈波动提高到70%-90%稳定水平,坐果率提高10%-20%,裂果率减少40%-60%。
    研究团队筛选了果实大、焦核率和可食率高的‘妃子笑’优良单系,研发了分别适合于妃子笑优选系幼年树的“一抹二疏三短截”和成年结果树的“一控一短截”的控穗疏花技术,使幼年树提早3-4年结果,成年树亩产量提高了2.5-3.5倍,该优选系栽培范围遍及六个省区,面积118.8万亩,占全国的13.7%,年产量占全国的23.3%,解决了优质品种适栽范围窄和销售期短的问题。
    他们通过探索和研究,揭示了荔枝采后果实品质发生快速劣变原因,发现冰温冷害仅加速果皮褐变但对果肉品质无不良影响;研发了采前防病、田间预冷、果皮护色和冰温贮运等关键技术,并制定了荔枝冰温贮藏技术标准,保鲜期从原来的31-34 d延长到40-55 d,常温货架期由24-48 h延长到48-72 h,使鲜荔枝可贮运至全国各省区并成功远销欧美。

    在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大、系统性强、创新性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总体处于国际荔枝研究领先水平”。成果在我国荔枝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推广应用106.67万hm2,占我国荔枝种植面积的61.5%,新增利润56.98亿元,对产区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还推动和支撑了我国荔枝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使荔枝年总产量从1990年前不足10万吨提高到目前150-200万吨较为稳定的,而且使鲜荔枝可贮运至国内各省区,并成功远销欧美,让鲜美的荔枝从以往的“宫廷珍果”成为当今大江南北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得到的时令佳果。(资料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网站)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科研动态
    • 南亚所获得CMA和CATL双证书
    • 南亚所两个澳洲坚果品种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
    • 国际天然纤维组织专家组一行到南亚所交流
    • 南亚所获13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 武汉轻工大学何东平教授到南亚所进行学术交...
      首页 > 科研动态 > 我所荔枝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我所荔枝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作者:未编辑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5-01-09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今天,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传来喜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谢江辉研究员,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参与的“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编号J-201-2-05),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标志着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又取得新的突破。

     

    南亚所荔枝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荔枝是我国最有特色的南方第一大果树,面积占全世界的71.9%。荔枝产业发展长期受到三大核心问题制约:成花难且不稳定、坐果难、落果和裂果严重;缺乏适栽范围广的优质品种;果实采后极易变色、变味和变质。针对上述技术瓶颈,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果场等单位,在国家、省部等各级科技计划支持下,按照“产业问题→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与推广”思路,开展了历时30年的协同攻关,取得了可喜的创新性成果:

         “荔枝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创新性提出了荔枝“花芽分化阶段性”假说和“球皮对球胆效应”果实发育理论;研创了螺旋环剥、营养和水分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以此为核心集成了“秋季培养健壮结果母枝,冬季控梢促花芽分化,春季壮花提高坐果,夏季适时保果壮果”的四季管理技术体系,使荔枝成花率从年际间10%-70%的剧烈波动提高到70%-90%稳定水平,坐果率提高10%-20%,裂果率减少40%-60%。
        研究团队筛选了果实大、焦核率和可食率高的‘妃子笑’优良单系,研发了分别适合于妃子笑优选系幼年树的“一抹二疏三短截”和成年结果树的“一控一短截”的控穗疏花技术,使幼年树提早3-4年结果,成年树亩产量提高了2.5-3.5倍,该优选系栽培范围遍及六个省区,面积118.8万亩,占全国的13.7%,年产量占全国的23.3%,解决了优质品种适栽范围窄和销售期短的问题。
        他们通过探索和研究,揭示了荔枝采后果实品质发生快速劣变原因,发现冰温冷害仅加速果皮褐变但对果肉品质无不良影响;研发了采前防病、田间预冷、果皮护色和冰温贮运等关键技术,并制定了荔枝冰温贮藏技术标准,保鲜期从原来的31-34 d延长到40-55 d,常温货架期由24-48 h延长到48-72 h,使鲜荔枝可贮运至全国各省区并成功远销欧美。

        在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大、系统性强、创新性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总体处于国际荔枝研究领先水平”。成果在我国荔枝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推广应用106.67万hm2,占我国荔枝种植面积的61.5%,新增利润56.98亿元,对产区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还推动和支撑了我国荔枝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使荔枝年总产量从1990年前不足10万吨提高到目前150-200万吨较为稳定的,而且使鲜荔枝可贮运至国内各省区,并成功远销欧美,让鲜美的荔枝从以往的“宫廷珍果”成为当今大江南北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得到的时令佳果。(资料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网站)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