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数据库 » 详细
热农1号芒果
作者:科技产品 > 栽培品种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16-12-02

    品种来源:美国红芒“圣心”和澳大利亚品种“肯辛顿”杂交选育的实生优良单株,编号B74。
    审定编号:热品审2014005
    特征特性:该品种树冠中等开张,树势中等偏强,枝梢粗壮,节间较长。果实卵圆形,成熟果皮光滑,呈黄色带红色。果形端正,果点小,果皮光滑外观好,大小适中商品性能佳,果肉深黄色,肉质细腻口感好,味道酸甜适口,果核小纤维少,可食率高,鲜食品质极佳。种核椭圆形,单胚,平均单果重526g,最大单果重9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可滴定酸0.34%,总糖含量10.3%,维生素C 11.03mg/100g,可食率74.6%。
    该品种无大小年结果现象,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特性,此外,该品种花期抗低温阴雨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抗病能力特别是抗炭疽病能力较强,抗旱能力强;采后耐贮性较好。
    产量表现:“热农1号”幼龄树第3年能开始投产,高接换冠树可实现第二年投产,不但具有早结性能,而且丰产稳产,生产性试验现场测产,3年生幼树平均单株产量14.2kg,折合亩产568kg,高接换冠盛产期树平均株产36.5kg,折合平均亩产1460kg,且一级果商品果率达到98%。
    栽培要点:
    1、建园。 可采取嫁接苗定植和低劣品种果园高接换冠改造建园两种方式。建园技术与其它品种无异。
    2、整形修剪与结果母枝培养。热农1号树势开张,宜采用自然圆头形整形,在不同的种植区域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整形修枝方法。既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晚熟芒果区域宜以轮换挂果修剪来预留和培养来年结果母枝,结果母枝有2-3次梢且控制末次梢在10月底成熟,就能保证较好的成花率;在海南、广东和广西及其它能在8月底采收的芒果主产区,可在采果后回缩修剪培养翌年结果母枝,回缩后培育2-3次以上梢,且末次梢在11月底12月次前老熟,冬春气温高宜采用土施或叶面喷施多效唑控梢促花,并掌握好用药浓度,防止控梢过重,以提高翌年成花座果率。
    3、丰产稳产花果期管理。热农1号和金煌、台农1号等品种相比,早花座果率低,且单性结实能力差,授粉受精不良果实或胚败育果实易脱落,因此,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需将2月中旬前萌动的热农1号花芽摘除,促重抽二次花,推迟花期到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以保证较高的座果率。
    4、高商品率和优质品质形成管理。在座果稳定后,在各产区均宜采用果实套袋来提高果实商品率,改善外观品质,降低农药使用次数,保证食品安全。热农1号果实着色较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套袋材料应以白色单层果袋套袋为宜,也可采用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但要加强肥水管理,要重视有机肥和叶面高钾叶面肥的施用,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
    5、果实采收。热农1号果实发育后期抗病能力较强,且果实采收过早风味淡、品质影响较大。因此,热农1号采收宜迟不宜早,既宜在果皮颜色由绿色或深绿色转成淡黄绿色,果皮由富有光泽转为暗淡,果肩由扁平转为浑圆,果粉厚度由薄转为明显,果柄处流胶少且胶体颜色为白色时采收。
   6、其余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常规品种无异。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合在我国所有芒果产区种植,但在干热河谷产区更能发挥其中晚熟和成花座果好的特性。优势种植区域在广西、云南和四川干热河谷芒果产区。
   选育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1号
   邮政编码:524091
   联系人:王松标 0759-2859312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临时数据库
    • 海口日报:热科院南亚所专家  赴巴西交流合...
    • 热科院南亚所主持召开湛江市行道树建设研讨...
    •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专家到热科院南亚所调研
    • 湛江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陈瑞群来我所调研指导
    • 我所菠萝新品种组培苗快繁获新进展
      首页 > 临时数据库 > 热农1号芒果
    热农1号芒果
    作者:科技产品 > 栽培品种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6-12-02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品种来源:美国红芒“圣心”和澳大利亚品种“肯辛顿”杂交选育的实生优良单株,编号B74。
        审定编号:热品审2014005
        特征特性:该品种树冠中等开张,树势中等偏强,枝梢粗壮,节间较长。果实卵圆形,成熟果皮光滑,呈黄色带红色。果形端正,果点小,果皮光滑外观好,大小适中商品性能佳,果肉深黄色,肉质细腻口感好,味道酸甜适口,果核小纤维少,可食率高,鲜食品质极佳。种核椭圆形,单胚,平均单果重526g,最大单果重9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可滴定酸0.34%,总糖含量10.3%,维生素C 11.03mg/100g,可食率74.6%。
        该品种无大小年结果现象,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特性,此外,该品种花期抗低温阴雨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抗病能力特别是抗炭疽病能力较强,抗旱能力强;采后耐贮性较好。
        产量表现:“热农1号”幼龄树第3年能开始投产,高接换冠树可实现第二年投产,不但具有早结性能,而且丰产稳产,生产性试验现场测产,3年生幼树平均单株产量14.2kg,折合亩产568kg,高接换冠盛产期树平均株产36.5kg,折合平均亩产1460kg,且一级果商品果率达到98%。
        栽培要点:
        1、建园。 可采取嫁接苗定植和低劣品种果园高接换冠改造建园两种方式。建园技术与其它品种无异。
        2、整形修剪与结果母枝培养。热农1号树势开张,宜采用自然圆头形整形,在不同的种植区域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整形修枝方法。既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晚熟芒果区域宜以轮换挂果修剪来预留和培养来年结果母枝,结果母枝有2-3次梢且控制末次梢在10月底成熟,就能保证较好的成花率;在海南、广东和广西及其它能在8月底采收的芒果主产区,可在采果后回缩修剪培养翌年结果母枝,回缩后培育2-3次以上梢,且末次梢在11月底12月次前老熟,冬春气温高宜采用土施或叶面喷施多效唑控梢促花,并掌握好用药浓度,防止控梢过重,以提高翌年成花座果率。
        3、丰产稳产花果期管理。热农1号和金煌、台农1号等品种相比,早花座果率低,且单性结实能力差,授粉受精不良果实或胚败育果实易脱落,因此,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需将2月中旬前萌动的热农1号花芽摘除,促重抽二次花,推迟花期到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以保证较高的座果率。
        4、高商品率和优质品质形成管理。在座果稳定后,在各产区均宜采用果实套袋来提高果实商品率,改善外观品质,降低农药使用次数,保证食品安全。热农1号果实着色较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套袋材料应以白色单层果袋套袋为宜,也可采用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但要加强肥水管理,要重视有机肥和叶面高钾叶面肥的施用,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
        5、果实采收。热农1号果实发育后期抗病能力较强,且果实采收过早风味淡、品质影响较大。因此,热农1号采收宜迟不宜早,既宜在果皮颜色由绿色或深绿色转成淡黄绿色,果皮由富有光泽转为暗淡,果肩由扁平转为浑圆,果粉厚度由薄转为明显,果柄处流胶少且胶体颜色为白色时采收。
       6、其余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常规品种无异。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合在我国所有芒果产区种植,但在干热河谷产区更能发挥其中晚熟和成花座果好的特性。优势种植区域在广西、云南和四川干热河谷芒果产区。
       选育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1号
       邮政编码:524091
       联系人:王松标 0759-2859312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