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数据库 » 详细
为四川攀枝花杧果病害防控筑起科技盾牌
作者:服务三农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日期:2014-03-03

 ——南亚所为攀枝花杧果畸形病进行攻关并推广防控技术

 

    每当人们品尝起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著名特产杧果,便被它所独具的“纤维少、味甜芳香、质地腻滑、香气怡人、组织细密、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所赞叹。攀枝花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特征,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杧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为攀枝花杧果生长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攀枝花杧果”已成为四川省著名特产,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优质晚熟杧果基地已被国家列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云南和四川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陆续发现了杧果畸形病,并有逐年严重的趋势。杧果畸形病俗称簇生病、簇芽病,是一种危害杧果生产的世界性病害。杧果植株一旦染病,枝叶生长受阻,花芽分化异常,最后发病部位干枯,不能座果,基本失收,给杧果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病率为30%-60%,高的达95%,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由于该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对畸形病的研究也十分有限,目前尚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防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曾给种植杧果的农户造成恐慌,对我国杧果产业的健康快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期坚持在攀枝花基层服务三农中,针对广大果农普遍反映的情况,急当地果农之所急,联合攀枝花农林科学研究院、攀枝花市仁和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和云南省华坪县园艺站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杧果畸形病”攻关小组。他们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开展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控基础研究,采用传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简单高效的快速检测技术,探索出了枝条修剪结合适时施药的病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措施。近日,受农业部委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组对南亚所等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控基础研究”进行了验收。

 

通过攀枝花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建立科学的防控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联合攀枝花农林科学研究院、攀枝花市仁和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等单位组成科研及推广小组,围绕推广目标、任务,制定“定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建立了“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民学校(合作社、公司)+技术员+学员(农民)”的技术推广模式。大力宣传杧果畸形病病原物的鉴定结果、为害特性以及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消除广大果农对杧果畸形病的恐慌及对其病原物的各种各样的误解,及时更正各种不当防治措施,宣传和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还通过建立防治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和发放明白纸等形式,使该技术很快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推广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效。经过五年多的共同努力,畸形病防控技术在攀枝花及周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7万多亩,举办技术培训班100多次,发放技术宣传手册1万多份,辐射带动农户1500多户,将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杧果畸形病的防控为金沙江干热河谷特色芒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冯文星)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
  • 电话:0759-2859194 
  • 邮编:524091
 
  •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本所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服务三农
  • 科研成果
    • 获奖成果
    • 论文著作
    • 专利技术
    • 行业标准
    • 最新动态
  • 人才队伍
    • 高级专家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人才招聘
    • 专家库
  • 植物园
  • 下载中心
    • 项目管理
    • 成果管理
    • 其他下载
  • 联系我们
    • 联系方式
    • 留言意见
  • 临时数据库
    • 海口日报:热科院南亚所专家  赴巴西交流合...
    • 热科院南亚所主持召开湛江市行道树建设研讨...
    •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专家到热科院南亚所调研
    • 湛江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陈瑞群来我所调研指导
    • 我所菠萝新品种组培苗快繁获新进展
      首页 > 临时数据库 > 为四川攀枝花杧果病害防控筑起科技盾牌
    为四川攀枝花杧果病害防控筑起科技盾牌
    作者:服务三农 来源: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表时间:2014-03-03 点击: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

     ——南亚所为攀枝花杧果畸形病进行攻关并推广防控技术

     

        每当人们品尝起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的著名特产杧果,便被它所独具的“纤维少、味甜芳香、质地腻滑、香气怡人、组织细密、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所赞叹。攀枝花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特征,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杧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为攀枝花杧果生长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攀枝花杧果”已成为四川省著名特产,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优质晚熟杧果基地已被国家列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云南和四川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陆续发现了杧果畸形病,并有逐年严重的趋势。杧果畸形病俗称簇生病、簇芽病,是一种危害杧果生产的世界性病害。杧果植株一旦染病,枝叶生长受阻,花芽分化异常,最后发病部位干枯,不能座果,基本失收,给杧果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病率为30%-60%,高的达95%,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由于该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对畸形病的研究也十分有限,目前尚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防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曾给种植杧果的农户造成恐慌,对我国杧果产业的健康快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期坚持在攀枝花基层服务三农中,针对广大果农普遍反映的情况,急当地果农之所急,联合攀枝花农林科学研究院、攀枝花市仁和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和云南省华坪县园艺站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杧果畸形病”攻关小组。他们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开展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控基础研究,采用传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简单高效的快速检测技术,探索出了枝条修剪结合适时施药的病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措施。近日,受农业部委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组对南亚所等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控基础研究”进行了验收。

     

    通过攀枝花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建立科学的防控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联合攀枝花农林科学研究院、攀枝花市仁和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等单位组成科研及推广小组,围绕推广目标、任务,制定“定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建立了“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民学校(合作社、公司)+技术员+学员(农民)”的技术推广模式。大力宣传杧果畸形病病原物的鉴定结果、为害特性以及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消除广大果农对杧果畸形病的恐慌及对其病原物的各种各样的误解,及时更正各种不当防治措施,宣传和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还通过建立防治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和发放明白纸等形式,使该技术很快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推广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效。经过五年多的共同努力,畸形病防控技术在攀枝花及周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7万多亩,举办技术培训班100多次,发放技术宣传手册1万多份,辐射带动农户1500多户,将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杧果畸形病的防控为金沙江干热河谷特色芒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冯文星)

     

    All Right Reserved©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秀路一号(湖光岩北)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邮编:524091 电话:0759-2859194 
    粤ICP备14011108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5号
    OA系统    邮箱登陆    数据库     物资采购平台